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魔咒难破!新能源造车量产难 长城华冠有“前途”

来源:中国网 作者:秩名 2018-02-01

  近年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及电机取代发动机所带来的初期造车技术门槛降低,加之电动车与互联网结合所衍生出的未来智能交通生态的畅想,越来越多的资本、车企、商界大佬难抵诱惑,纷纷投入新能源造车的浪潮中。然而,激情退却后,众多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走过了“PPT造车”、概念车,甚至工程样车的阶段,停在量产的关卡前,“千呼万唤出不来”。看到华丽炫酷展车的消费者们表示难以理解,明明展车近在眼前,为何迟迟不肯批量生产?可是,从一辆样车到成千上万台量产车,真的只是“照葫芦画瓢”、“复制粘贴”这样简单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恐怕就是从概念车到量产的距离
  大众普遍存在这种疑惑,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于汽车制造的难度和过程缺乏正确的认知。

  “概念车”在消费者心中就是信仰符号般的存在,它可以涵盖最新的科技、最新的材料、最新的空间使用概念,乃至最新的开门方式,它代表了汽车品牌厂家对未来车型最美好的设想,无论在尺寸大小、还是在外观与配置上,概念车的设计,不用考虑实际制造过程中的工程问题、成本问题、使用问题等,大多是设计师手中初期的“艺术品”,以获取市场关注,吸引消费者眼球。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要平衡成本与现实生产中的各种条件,并不是所有的概念车都有机会成功走向量产。


 
 
 
 
  为新能源美车疯狂打call 我有钱你有货吗?
  新能源造车量产难,引无数厂商竞“折腰”。所谓“量产”车,应该是技术已经成熟,通过各项专业检测,能够在标准生产线上制造,直接面向普通大众销售的汽车。简单来说,即是路上能够看到,店里能够买到的。

  就技术复杂程度而言,汽车制造应该属于工业制造中最难的一类,仅次于飞机等大型产品。但是,对应飞机数千架产量规模,高精密设备所需的人工调校还是可实现的。而汽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其产量与飞机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类似大众、丰田等品牌,年产都达千万台,因此必须具备完整、成熟、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汽车制造到了实际生产中,就是一个将创意逐项落地的过程,会为了满足各项指标、要求、标准乃至法规而不断的做出技术改造、性能优化和成本控制,会根据实际生产能力做出各种调整和妥协。产品交付后,由于无法想象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如气温、地域、载重、行车习惯等等,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的情景测试不断优化技术指标,以满足各种情况下汽车的性能保证。

 
 
  一辆汽车一般需要上万个零件组成,这就意味着车企需要对接统筹成百上千家一、二级供应商共同协作配合,不断调整钻研,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据业内人士介绍,造车就是一个信息爆炸的过程。从初始设计师一个人的脑子,伴随概念落地生产,最后需要车企及供应商上万人的共同努力。调整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对于将整车拆分,各项业务分别外包,没有自己独立技术的车企,就更是难上加难,不容易协调。这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暂且不提,外部的技术掣肘,只能用源源不断的庞大资金去填补,由此带来的成本失控,不知能够坚持多久。

  由此可见,对于新能源造车企业来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恐怕就是从概念车到量产的距离。回忆此前各路新能源造车企业许下的豪言壮志,今年也都陆续临近了兑现时刻。因此,有人说,2018年将是新能源车企翻底牌的一年。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有一家车企不同于行业“未见其车,先闻其声”的高调造势手段,反而默默走在了造车进度条前面,那就是长城华冠。

  长城华冠“步步为赢”  技术实力打造闭环产业链
  从2003年由汽车设计起家的长城华冠,早在2010年便着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探索。2015年2月成立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4月,前途K50亮相上海国际车展;2016年2月前途汽车苏州工厂奠基;10月,成为第三家率先取得新能源乘用车量产“牌照”的车企。

  如果说2015年参展,前途汽车面向行业与公众展示的是其进军纯电动车市场的决心和深耕纯电动车产业的核心技术优势;获得“准生证”之后,前途汽车带来的,则是经过多方调校、测试,具备更好操控性、更彰显纯电动跑车独特驾趣的前途K50,以及对于未来消费者的承诺与诚意。从获得国家新能源项目核准后至今,前途汽车主要专注在三件事上:

  一是持续地对碳纤维和铝合金生产工艺探索,建设前途汽车苏州工厂;

  二是持续地对前途K50进行测试、验证和调校,提升产品性能及操控性;

  三是持续地对电池动力系统进行安全实验,优化设计,建设电池箱生产线。

  2017年12月,苏州工厂生产线投入使用,开始小批量试生产,前途K50工程样车测试已经完成,自动化电池箱生产线也已建成。

  据悉,汇总多年的底层技术积累,长城华冠编制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规范》、《整车及零部件试验规范》,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标准。搞技术,他们是认真的。

  2018年1月,前途K50已经完成了整车架构及安全关键系统功能ISO 26262的概念阶段评估工作,德国莱茵TÜV(以下简称“TÜV莱茵”)围绕整车三电系统、底盘系统及车身系统进行了专业评估,为前途汽车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汽车行业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TÜV莱茵拥有超过140年的经验,专注产品和系统的功能安全认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与解决方案,在全球61个国家设有近500家分支机构,遵循安全与质量标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竭力为39个行业提供逾2,500种增值服务。TÜV莱茵凭借其自身完善的设备、丰富的测试经验及专业的技术团队,满足全球市场准入的要求,是为数不多能同时提供北美和欧洲产品出口认证的机构之一。通过功能安全、高压安全及整车电气架构三者组合,前途汽车旨在第一款量产车型K50上就引入前沿的国际安全标准和体系。


 
 
  按目前节奏来看,前途K50实现量产上市的必要条件正在逐条落地兑现,全国销售网络也在布局当中,预计2018年中即可面向大众销售。由技术实力带来的“靠谱”气质,正逐渐为大家认可和接受。

  从业14年的整车设计经验、率先获得第三张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近800项技术专利的积累轻量化和工艺流程的创新、中国首款高端纯电动跑车整车制造……对于造车这件事,长城华冠选择了最难的一条路,也是最扎实的一条路---依靠自主技术,打造“汽车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闭环产业链条,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向智能驾驶与出行服务商迈进。业内人士认为,从新能源汽车行业长远来看,未来车企平衡成本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点也许就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